经济犯罪检察

知识产权周 | 这就是侵犯“知识产权”的代价!

作者:第四检察部      发布于2022-04-22

4月20日,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幕。当天,洛阳市检察机关公布2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其中有涉侵犯著作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等相关案例,以期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维权样本。微信图片_20220506173237.gif案例一:生产、储存、销售盗版图书出版物,7人被判刑2018年3月起,被告人于某潮伙同被告人于某涛租赁仓库购进全自动薄膜封切机、捆扎机等生产设备,雇佣工人,未办理任何经营许可证照,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授权,大量生产、储存、销售各种盗版图书出版物获利。2019年3月,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被告人于某潮、于某涛等人制售盗版图书出版物的仓库查获,现场查扣已生产未销售的图书44种共计11.6万余册。另查明,案发前,被告人于某潮等人已通过物流运输代收货款方式销售盗版书籍销售金额共计193万余元。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于某潮、于某涛等人侵犯著作权案时,发现王某舞、黄某丽等5人参与于某潮等人制、售盗版图书活动并提供物流运输及代收货款帮助,但未被追究,可能存在遗漏犯罪嫌疑人情况。随后,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及时追诉遗漏的犯罪嫌疑人,将7名被告人全部起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判处7人二年至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10万元至90万元不等的罚金。案例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被告人获刑3年2021年,被告人沈某通过朋友结识湖北省随州市后某(另案处理),得知后某能够提供小作坊生产的茅台酒。沈某在线上寻找买家后,联系后某通过邮寄方式从湖北发货给卖家。当年8月,沈某以每瓶120元的价格,从后某处进购46箱276瓶假冒贵州飞天茅台酒,通过邮寄方式以每瓶980元的价格卖给洛阳市的李某,销售金额总计27万余元。8月17日,公安机关在李某家中查获该批假茅台酒,并将沈某抓获。老城区人民检察院认为,“贵州茅台”商标依法经我国商标局核准注册,且在有效保护期内,受法律保护。被告人沈某明知是假冒贵州茅台的注册商标的酒而予以销售,数额巨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追究刑事责任。法院经审理,以沈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14万元。微信图片_20220506173549.jpg近年,洛阳市检察机关不断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与审判机制、检察机制相适应的案件管辖制度和协调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双向衔接,提升了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水平,有力服务保障了创新驱动发展。2021年5月,河南省开展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洛阳市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知识产权“三合一”工作,成立知识产权办案组,统筹做好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相关工作。老城区人民检察院作为知识产权检察职能集中统一履行试点单位之一,统一批捕、起诉全市知识产权类刑事案件。2022年1月,老城区人民检察院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统一履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开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等刑事检察工作,以及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裁判结果监督、执行监督和审判违法监督。截至目前,老城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涉嫌侵犯著作权、销售假冒注册商标标识等罪名案件40件67人。其中,审查逮捕16件23人,审查起诉24件44人。来源:洛阳融媒体

豫ICP备:486936699号